來源:網(wǎng)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25-09-24 21:18:21
作文十二
《菊花與傲骨》
重陽賞菊,世人多愛其千姿百態(tài)、清雅秀麗的形態(tài),愛其“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的色彩。而我在閱讀了更多歷史之后,才漸漸領悟到,古人愛菊,更愛的是其深藏于美麗背后的那份傲骨與節(jié)操。
晉代詩人陶淵明的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菊花與隱士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在田園生活中找到了內(nèi)心的寧靜與自由。菊花不在春天與百花爭艷,偏偏選擇在百花凋零的秋日凌霜綻放,這種恬淡自處、傲然獨立的品格,不正是陶淵明等古代高潔之士的寫照嗎?他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所以,菊花是隱逸的象征,是高尚人格的化身。
再到后來,南宋的鄭思肖畫菊花“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里的菊花,又成了堅貞不屈、忠于故國的民族氣節(jié)的象征。它在寒風中挺立,花瓣枯萎也不愿隨風飄零,這份執(zhí)著與剛毅,震撼人心。
了解了這些,我再去看待菊花時,目光便不同了。它不再僅僅是一種觀賞植物。它的美,是一種有風骨、有靈魂的美。它能在蕭瑟的秋風中昂首挺立,對抗著漸冷的天氣,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和力量!這就像人生,總會遇到逆境和風霜。而我們應該學習的,正是菊花的這種精神:在順境中不張揚,在逆境中不低頭,始終保持內(nèi)心的純凈與堅韌。
重陽節(jié)賞菊,因此成為一場精神的洗禮。它提醒我們,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不應丟失了精神的追求和人格的操守。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或許不需要像古人那樣歸隱山林,但我們同樣需要菊花般的品格——不隨波逐流,有獨立的思想;不畏懼困難,有頑強的意志;不慕虛榮,有淡泊的心境。
這個重陽節(jié),當我再次站在一盆盛開的秋菊前,我看到的不僅是它的美麗,更是它那傲霜的錚錚鐵骨。愿我們都能如菊一般,在人生的秋天,收獲屬于自己的、充滿力量的芬芳。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