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分)夏季的雨后,你會在花園看到蚯蚓和蝸牛。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蚯蚓雨天出行說明其喜歡水生環(huán)境
B.蝸牛可以用運動器官足來爬行
C.蚯蚓的環(huán)帶靠近身體的前端
D.蝸牛通過感覺器官感知環(huán)境
【分析】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蝸牛屬于軟體動物。
【解答】解:A、蚯蚓雨天出來主要是為了獲取氧氣,進行呼吸,錯誤。
BD、蝸牛屬于軟體動物,可以用運動器官足來爬行,通過感覺器官感知環(huán)境,正確。
C、蚯蚓的環(huán)帶靠近身體的前端,正確。
故選:A。
【點評】掌握環(huán)節(jié)動物與軟體動物的特征是解題的關鍵。
16.(2分)今年“5?20”中國學生營養(yǎng)日的主題為“珍惜盤中餐,粒粒助健康”。青少年要養(yǎng)成珍惜糧食、均衡營養(yǎng)的良好習慣。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保證人體對維生素的需求
B.從牛奶和雞蛋中可獲取蛋白質和鈣
C.多吃巧克力和油炸食品為身體提供更多能量
D.三餐粗細糧搭配合理,不偏食不挑食
【分析】合理營養(yǎng)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營養(yǎng)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并與身體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營養(yǎng)的核心。
【解答】解:A、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含維生素,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保證人體對維生素的需求,預防壞血病,正確。
B、從牛奶和雞蛋中可獲取蛋白質和鈣,正確。
C、多吃巧克力和油炸食品,容易引起肥胖,不利于健康,錯誤。
D、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正確。
故選:C。
【點評】掌握合理膳食的概念是解題的關鍵。
17.(2分)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共有人口141178萬人,在進行人口普查時,不需要做的工作是( 。
A.確定調查目的和對象 B.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
C.選取抽樣調查的樣本 D.整理和分析調查結果
【分析】1、調查法是指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并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
2、調查的一般步驟:明確調查目的和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進行調查、如實做好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
【解答】解:A、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此項是應該做的,不符合題意;
B、調查前要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此項是應該做的,不符合題意;
C、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不能選取樣本抽樣調查,而應全面調查。此項工作不是調查時應該做的,符合題意;
D、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tǒng)計。此項是應該做的,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調查法包括抽樣調查和全面調查,選擇普查還是抽樣調查要根據所要考查的對象的特征靈活選用。
18.(2分)生物小組的同學將綠豆裝入密閉的塑料袋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約1小時后。將袋內的氣體擠入試管中,發(fā)現澄清的石灰水變渾獨了。由此可以推斷塑料袋中的綠豆是( 。
A.煮熟的 B.干燥的 C.已經死亡的 D.正在萌發(fā)的
【分析】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呼吸作用的表達式為: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袋內的綠豆種子進行了旺盛的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所以袋中的綠豆種子是正在萌發(fā)的。
故選:D。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際問題。
19.(2分)家庭小藥箱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日常疾病及輕微創(chuàng)傷。曉娜對家里小藥箱配備的做法,你不認同的是( )
A.必備碘伏和創(chuàng)可貼
B.把內服藥和外用藥放在一起
C.常備奶奶的降壓藥
D.定期清理藥箱中的過期藥物
【分析】安全用藥是指根據病情需要,正確選擇藥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以充分發(fā)揮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藥物對人體產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解答】解:藥物應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按需配置,如配備外用藥,如碘伏、酒精、棉簽、紗布、創(chuàng)可貼等,要留意藥物的保質期,定期清理過期藥品。家內服藥是指必須口服,經消化道才能吸收的藥物。內服藥有:止瀉藥、感冒藥、乘暈寧、硝酸甘油;外用藥是指在體表黏貼的膏藥,或涂抹的藥物,外用藥有:創(chuàng)可貼、燙傷膏、紅花油、酒精、碘酒,外用藥不能內服,否則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內服藥和外用藥不能放在一起,可見B錯誤。
故選:B。
【點評】熟記日常生活中常用藥物的名稱和作用即是解題的關鍵。
20.(2分)央視6月5日報道,來自西雙版納勐養(yǎng)子自然保護區(qū)的17頭野生亞洲象進入了版納植物園。由于象群食量巨大,植物園中13000多種植物,尤其是1350多種珍稀瀕危植物面臨著被象群取食和破壞的危險。幾位同學對此事的看法你不認同的是( 。
A.A B.B C.C D.D
【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1)就地保護: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
(2)遷地保護:將瀕危生物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是對就地保護的補充。
。3)建立瀕危物種種質庫,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
。4)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解答】解: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應幫助大象返回保護區(qū)中。植物園中的植物有一部分是瀕危植物,也需要保護,不能讓大象隨意食用。
故選:A。
【點評】掌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是解題的關鍵。
21.(2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生命使天空和大地充滿生機,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柳樹逐年加粗是形成層活動的結果
B.黃鸝鳴叫可進行信息交流
C.白鷺飛行時用氣囊呼吸
D.黃鸝、白鷺和柳樹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分析】鳥類的氣囊可以輔助肺完成呼吸,不能進行氣體交換
【解答】解:A、柳樹逐年加粗是形成層活動的結果,正確;
B、黃鸝鳴叫可進行信息交流,正確;
C、鳥類的氣囊可以輔助肺完成呼吸,不能進行氣體交換,錯誤;
D、黃鸝、白鷺和柳樹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正確;
故選:C。
【點評】熟記鳥類的主要特征及其適于空中飛行的特點.
22.(2分)157年前,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通過“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是怎樣發(fā)生的。對其實驗過程的分析。你不認同的是( 。
A.把肉湯煮沸是為了滅菌
B.腐敗不能自然發(fā)生
C.細菌在肉湯中靠分裂的方式繁殖
D.細菌廣泛存在于空氣中
【分析】巴斯德將瓶中新鮮的肉湯煮沸,使液體中的微生物全被殺死,他將肉湯裝入帶有彎曲細管的瓶中,彎管是開口的,空氣可無阻地進入瓶中,而空氣中的微生物則被彎曲的頸阻擋而沉積于彎管底部,不能進入瓶中,結果瓶肉湯不腐敗,表明沒有出現微生物。寬口瓶使外界空氣不經“沉淀處理”而直接進入肉湯中,不久肉湯就腐敗了,表明肉湯中出現微生物了。
【解答】解:A、巴斯德將瓶中新鮮的肉湯煮沸,使液體中的微生物全被殺死,為了滅菌,正確。
BD、“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來自空氣中,BD正確。
C、細菌主要靠分解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生活,因此從獲取營養(yǎng)方式上看屬于腐生。細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故細菌在肉湯中通過分裂的方式進行生殖,但不能是題干實驗中得出,錯誤。
故選:C。
【點評】了解巴斯德實驗的內容以及結論等知識是解題的關鍵。
23.(2分)下面是生物小組依據“模擬動脈粥樣硬化對血液流動的影響”的實驗結果作出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