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整理 2019-12-10 16:30:08
高考2022年前取消考試大綱,中考2020年取消考試大綱,有關這兩個重磅教育改革的正式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教育部先后發(fā)布僅相隔5個月。
兩大文件的規(guī)定和舉措,構成了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十二年基礎教育最新的國家策略。對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都會帶來長期、持續(xù)性的重要影響——高考改革和高中教育的效力傳導到中考改革和初中教育,而中考必將會帶動小升初和小學教育的改觀。這兩個全學段辦學、考試、招生重要的綱領性文件聯(lián)動,對教育屆多年來經(jīng)典永流傳的應試教育、掐尖教育、超前教育等,將會掀起一場浩浩蕩蕩的顛覆性改革。
無論是取消中考大綱,還是將要取消高考大綱,都將使有著幾十年考試大綱的中國教育發(fā)生大逆轉的變化。
一、刷題提升考試分數(shù)的作用逐漸減弱
有考試大綱的應試考試,有知識點結構分量,有重點考點要點,有題型分配分值權重等有關考試內容的重要信息,教研組、學校、老師、家長、培訓輔導機構等為了提升考試分數(shù),就會撇開與考試無關的知識點,強化訓練考試知識點,有針對性的家庭作業(yè)、額外作業(yè)、重點作業(yè)等超負荷的訓練,簡直把孩子當作刷題機器。這種超負荷訓練最有效的提高考試分數(shù)的辦法就是不斷大量刷題,取消考試大綱后,意味著考什么學什么的時代已經(jīng)結束,如何考試的法寶不再起任何作用,同時也失去了刷題方向。學校、家長、課外輔導機構等不得不根據(jù)教學大綱,把新標課本上的知識全都教給孩子,讓孩子逐步提升綜合能力。
二、考什么學什么向學什么考什么轉變
告別中國式填鴨式教育,告別沿襲了幾十年的根據(jù)考試大綱以灌輸知識為核心,圍繞著如何提升考試分數(shù)的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模式。新的教改要求今后的考試命題要更注重學生能力、思維、過程、實驗等的考查,減少機械性記憶的內容,這就意味著學什么考什么的模式,使課堂演變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知識殿堂。
三、曾經(jīng)高不可攀的素質教育慢慢接地氣
學生海量刷題變成了學習機器,因為有考試大綱的存在,刷題至少有三個目的:1.鞏固所學的知識;2.反復、重復刷題熟能生巧;3.一切行動都是為提高考試分數(shù)。至于素質教育中的學生能力、興趣、發(fā)問、引導等,只能為升學統(tǒng)統(tǒng)讓道。取消了考試大綱,考試的方向不再具體、明朗,考試從考知識點轉向考能力、實驗、過程、思維等,而這些方面的提升靠做大量的家庭作業(yè)就會失去意義了。這樣的話學生除了學習必要的學科知識,在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就變得越來越重要,能力的提升需要參加更多的活動,掌握更多的方法,提升更廣的情懷,閱讀更多的書籍等等,他們的學習視野必然極大提升,這不就是口口聲聲強調的素質教育嗎?
四、中考、高考命題難度降低
自從取消考試大綱以后,不少人擔心沒有了考試大綱,考試命題會變得漫無目的,增加隨意性。其實,這些擔心是多余的:首先,雖然沒有考試大綱,但有教學大綱,教改明確規(guī)定嚴格按照新標教材”學什么考什么“;其次,初三學業(yè)水平考試和中考合并,二考合一,學業(yè)水平考試要兼顧到初中畢業(yè)和高中選拔,為了選拔而出很難的考題就會使學生難以初中畢業(yè),然而,初中畢業(yè)不了是義務教育絕不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再次,《意見》對命題人員做了嚴格限定,只有熟知教材的人才能參與命題,不再像從前那樣會有大量不在一線的“專家、學者、教研員”只為考倒難倒考生而出一些高難度偏思維的“怪題”。
知識點的快速記憶可以突擊,也可以依靠刷題,但綜合能力培養(yǎng)可能一蹴而就,從幼升小、小升初、初中、高中直到大學,甚至更高等的教育,都應當從知識的積累轉向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這是未來考試的大方向,也是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