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整理 2019-06-13 17:31:16
。5)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6)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而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4、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道義,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喪失道義。
5、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義
6、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7、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給所要論述的問題增加了通俗性,為下文論議正題作好了鋪墊。
8、文中多次使用對比這種手法,請舉例說明。
魚和熊掌對舉生與死對舉向與今天比較等
9、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
觀點:舍生取義詩句:(1)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本文所強調(diào)的“義”與市場經(jīng)濟下的“利”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fā)一點什么樣的啟示,請簡要談談。
相關推薦: 中考文言文復習:古文知識點、考點集錦第五節(jié)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