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8-05-05 21:45:25
社會背景
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動了世界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隨著電氣時代的到來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的過度,資本輸出在經濟侵略中地位越來越重要,對原料和市場的需求更迫切,列強加緊瓜分世界的同時,也更加劇對中國的侵略。
主要史實
(1)19世紀60-80年代的邊疆危機:美、日侵略臺灣,沙俄侵略新疆,英國入侵滇藏。
(2)1883-1885年的中法戰(zhàn)爭:由于清政府腐朽落后和推行妥協(xié)退讓路線,導致"不敗而敗"!吨蟹ㄐ录s》簽定,法國達到侵略越南的目的,中國西南門戶被打開;法國還取得修路的權利,這為列強對華資本輸出開了一個先例。
(3)甲午中日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定《馬關條約》,這以后,列強侵華方式、相互關系、中國民族危機程度、經濟結構、階級結構、人民的抗爭和探索都出現(xiàn)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日本逼迫中國同意其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使帝國主義經濟侵略進入資本輸出為主的新階段。甲午中日戰(zhàn)爭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4)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狂潮:中國領土、主權進一步破壞,獨立自主地位進一步喪失。遲來一步的美國要求利益均沾,于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這標志著美國侵華進入一個新階段。之后,美國有了獨立的侵華政策,并加緊和擴大侵華步驟。"門戶開放"的提出,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國主義共同宰割中國的同盟。
(5)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900-1901年):為進一步瓜分中國,西方列強聯(lián)合侵華。最后雖絞殺了義和團,但中國人民的頑強抗爭使列強不得不放棄瓜分策略,轉而完全操縱清政府實行間接的殖民統(tǒng)治!葱脸髼l約〉的簽定,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社會性質也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