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5-19 11:06:20
中考難,絕不僅難在學業(yè)考試上的競爭,志愿填報中暗含的玄機更讓各位家長和學生費思量。那么,到底該如何合理填報志愿?記者采訪了名校近十位長期指導學生志愿填報的老師,他們一致認為,填報志愿要把握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原則,既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意愿,又要全面了解學校情況,還要衡量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另外,在具體填報中,應該避免一些誤區(qū),利用一些技巧。
策略篇
每一批次的第一志愿都很重要
不同批次之間的志愿不受影響
按照今年的招生政策,對各類招生,學校仍實行在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上按志愿優(yōu)先的投檔方式。因此,考生在每批志愿中,填好第一志愿尤其重要。因為在投檔中,熱門學校一般在第一志愿的投檔已完成了招生計劃,不可能再招收第二及以后志愿的考生。若考生在某批次的第一志愿選擇的學校偏離本人實際,而后續(xù)志愿也報得不合理,則在該批落選的可能性很大。
而按照志愿優(yōu)先的原則,只要學生把該校作為第一志愿,在成績達到該校錄取分數(shù)線的情況下,該生就一定會被該校錄取。而對于該生填報的第二志愿,則只有在學校第一志愿未被錄滿的情況下,才有機會被錄取,這種情況存在很大的風險性。
但是,不同錄取批次之間的志愿是不受影響的。比如,一位學生在提前批和第一批都填報了志愿,假如他在提前批中未被錄取,那么在提前批的學校全部錄取完之后,他的檔案將進入第一批學校的錄取范圍,重新按照成績高低和志愿優(yōu)先的原則進行錄取。假如他仍未被錄取,那么他的檔案將進入第二批學校的錄取范圍,同樣按照成績高低和志愿優(yōu)先的原則進行錄取。后面批次學校的錄取也是采取這樣的方式。
綜合看待初三成績和年級排名
了解往屆情況給自己合理定位
學生對自己、家長對孩子的合理定位是填報志愿的關鍵,而合理的定位應該建立在對學生初三學業(yè)水平的綜合評價上,而不能僅以某次大考作為衡量標準。因為除了一些一直發(fā)揮平穩(wěn)的學生外,還有些學生發(fā)揮時好時壞,有些學生則在某一大考中發(fā)揮超常或者失常。
一般來說,學生可以參照初三的幾次綜合考試的表現(xiàn)來判斷自己的水平,比如兩次期中考試、上學期的期末區(qū)統(tǒng)考、最近的一次學;蛉珔^(qū)的模考,另外還有平時各科考試的平均成績。通過這些考試,基本上就能知道學生在年級的排名,從而就有一個大致的定位。
如果還是不太清楚,學生和家長可以向班主任或有經驗的老師咨詢,一來他們非常清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發(fā)揮狀態(tài),二來他們也了解往屆學生中考的分數(shù)和錄取情況。從他們那里,學生能夠了解自己這個水平,按照往年的情況可以去到哪些學校。老師還能把握每一屆學生的整體水平高低,從而綜合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全面了解學校情況和特點
選擇最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學校
學校是否錄取學生,主要看學生的分數(shù)是否達到了錄取分數(shù)線,但是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學校時,則不能僅僅看學生的成績水平能否達到學校的錄取分數(shù)線,而必須多問自己幾遍———“這個學校適合孩子(我)的發(fā)展嗎?孩子(我)能夠愉快地學習和成長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家長和學生必須綜合考慮學校的各種條件和因素,包括辦學理念、辦學風格、文化氛圍、管理模式、師資水平、環(huán)境、地理位置等。比如,如果孩子要報讀比較遠的學校,就應該考慮交通是否方便,每天長途奔波是否劃算;自己是否準備好接受住宿等。如果孩子學習上需要較多督促,自覺性不強,那就不太適合報讀一些對學生自主性要求較高的學校。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